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不断扩大,农村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出现了一系列值得关注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引起重视、不及时解决,将会影响基础教育改革的顺利推进。
问题一:认识不足
应该说:“课程改革”实验区的每一位教师都参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通识性培训,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无疑是深刻的。但是,在农村学校,一部分教师对改革的目的意义、目标任务认识不够,对改革的国内、国际背景不甚明了。由于认识不足,教师就没有使命感和责任感,就不会意识到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就会再走“应试教育”之路这条死胡同。
问题二:观念陈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仅是改变了教材,从教师角度看,教学方法、育人观念、教育思想、教学行为等方面都要发生深刻的变化。对学生而言,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要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要教会学生认识自己,学会自控,认识他人,学会与人相处,认识科学,学会探究性学习。要达到上述目的,教师就要转变观念。但是,在当前的课改实践中,相当一部分教师还是在“用新瓶装旧酒,穿新鞋走老路”。只有让这些教师从“应试教育”的阴霾中走出来沐浴新课改的灿烂阳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问题三:管理滞后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织管理是相当重要的,管理跟不上,改革的推进就比较缓慢。当前,在课改的管理上,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评估机制与课改推进不同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考核评估机制来推动课改的推进,但目前相当一部分学校还在沿用过去的考核评估制度对教师日常工作进行考核。而过去的考核大多只注重教师的教学效果,用学生的一次考试分数来评价教师一学期的工作绩效,这显然与实行课改的目的相悖。可以说,考核内容的陈旧与考核方法的落后已经制约了课改的顺利推进。
2、学科培训的面不宽和不够。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新课程起始年级的教师必须参加学科培训才能上岗,可在一些边远学校的新课程教师没有参加培训,或者只参加了其中部分科目的培训。边远学校的教师大都是包班,一人上几门课,鉴于时间的关系,他们无法参加所有学科的培训。另外由于受经费的影响,农村小学校无法拿出资金让教师参加县市级以上的培训。因为,一个教师到市里培训一个月,学校就得掏出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的费用。
问题四:资料欠缺
农村学校的教辅资料本来就少,乡村教师的知识面相对较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大量新的思想、新的理念对教师进行“洗脑”,让我们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能从思想意识上对新课程改革有一个新的认识。现在我们教师拥有的只有一本《走进新课程》,资料少得可怜。学校又因为经费紧张,订阅的报刊杂志也不多。
问题五:交流不够
农村学校的平行班级不多,在一所学校上班的只有一个或两个教师,没有同级同科的教师与他们交流。一个乡镇在一个学期内组织两次交流也挺费事,即使组织了一两次交流会,也限于条件,难以让教师充分交流、沟通。近来,校际间的交流、乡镇间的交流已悄然兴起,但缺乏必要的经费保障。
上述问题已从不同角度影响了农村学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为了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为了我们的民族能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教育科技必然抢占世界的前沿和制高点。因此,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为确保课改顺利推进,建议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农村学校的领导要真正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抓在手上,要组织学校老师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看成是提高全民素质、迎接世界挑战富国强民的战略,广大教师肩负着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历史使命。教师只有思想认识到位,教育教学的行为才会自觉向课程改革的要求看齐,才会自觉投身到改革的大潮中一显身手。
二、加大基础教育课改的投入
基础教育“课改”是一个庞大而系统的工程,需要投入的经费很大,国家必须从提高教师素质这个战略高度出发,千方百计地筹措这一专项经费,确保教师的职后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在确保教教育“三个增长”的基础上,每年要拨足教师培训经费。
三、切实反省,转变观念
教师要自觉地反省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学行为与课改要求的差距。今天的“我”要和过去的“我”决裂,心灵上定会产生激烈的争斗,那是一场痛苦的蜕变。广大教师要有认识自身缺陷的勇气,不要受“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如果我们的教师不能挣脱传统教育思想的捆绑,那么,我们将成为一个个僵死的蚕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花园里,就不会飘飞我们美丽的翅膀。
四、要合理安排教师编制,确保教师培训工作不会影响政党的教学秩序
在基层,教师编制紧张已经成为一个症结,特别是好些偏远的村小,一个教师一个班,工作量很大,没有机动编制,教师被繁忙的工作所束缚,根本离不开学校,培训机会少之又少。
五、基础教育课改要结合农村实际
从学校分布看,农村学校占相当大的比例,农村学生所处的环境较之城市学生的成长环境,单调而艰苦。所以,在课改方面要千方百计的照顾农村学生的环境问题,所改的内容要让农村学生感兴趣,否则,课改对农村孩子来说就意味失败。
六、与时俱进,强化管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与时俱进,特别是有关考核评估的指导思想、考核方法、考核内容都要随之变革。现在,课改在许多地方已经启动,但各级各部门大多还没有建立起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考核评估机制。教师们一方面在试着改革,一方面又在期待新的考核机制的建立。同时广大农村教师又迫切希望对课程改革有更多的了解,可难得遇到培训的机会。建议今后的一级或二级培训延伸至乡镇,让乡村教师掌握课程改革中最前沿的信息,了解课程改革中最新的动态,使教师在实践中得到提高,用崭新的状态投入到教学实践。
七、加强指导,增进交流
农村学校的教师因条件的限制,掌握的资料有限,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每年要推荐一批指导性的书刊杂志让学校订阅,供教师阅读,学校要制订相应的学习制度,要求教师每学期至少要读一两本课程改革方面的书籍。有“远教”设施的学校要开辟网上课堂,并督促教师参加学习,让大山里的教师与都市学校的课程改革同步前进。另外,要重视交流的作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为教师搭建多种形式的交流平台,让教师充分交流。
当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工程,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付出艰辛的劳动。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通过千千万万的教师的共同努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摘自:中国教育创新杂志2005年 第7期 作者:杜坤强

 
   
 

 
 
版权所有: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